化工英才網職位盤點
據英才網聯旗下化工英才網最新數據顯示,2012年總招聘需求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37%;其中,北京占總招聘需求比例為13%;上海占總招聘需求比例為11%;廣東占總招聘需求比例為10%?梢,在政策強力推動,國家重點扶持下,北京仍居化工行業人才市場需求之首。從企業發布的職位來看,營銷總監、銷售代表、銷售(應用)工程師、銷售助理、銷售經理/主管的銷售類崗位及煉化工程師、石油儲運、生產工程師的石油、天然氣類崗位受到企業與求職者的推崇,其市場份額的大增也給化工行業市場帶來了一股強勢的競爭流。
企業加大招聘力度市場銷售類崗位需求持續旺盛
據化工英才網最新數據顯示,2012年企業招聘職位:銷售助理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83%;銷售代表較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45%;銷售經理/主管同期相比增長33%;營銷總監同期相比增長23%。在化工產品銷售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企業更需要一批精英人才,將產品銷售出去。為此,英才網聯旗下化工英才網特推出銷售類崗位招聘專題,為企業與求職者提供雙向選擇通道,以滿足行業人才的市場需求。
銷售市場類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
化工英才網職業指導專家表示,2011年,化學工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。截至2011年11月末,全國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24125家,累計總產值6.0萬億元,同比增長35.2%,占全行業總產值的58.61%。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,部分石油和化工產品仍有較大增長空間,民營企業也正在為參與到石化產業的發展中積極做著準備。而市場/銷售類人才也正是在為企業競爭市場而努力著。
對于化工市場銷售人才來說,首先要熟悉各地區成品油(柴油、汽油)市場;其次要不斷拓展新市場,開發新客戶,完成所負責區域內經營目標;第三要有扎實的石油煉制/化學工程/市場營銷/計算機/自動化等相關的專業知識。其晉升通道為,銷售助理—銷售代表—銷售經理/主管—銷售總監。對于想應聘銷售類崗位的求職者來說,要以積累經驗為首要,多學習行業市場知識,多積累市場資源,好為自己職業生涯打下堅實基礎。
政策密集出臺助推石油、天然氣類人才需求大增
據化工英才網最新數據顯示,2012年企業發布的招聘職位,石油儲運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71%;生產工程師同期相比增長51%;煉化工程師同期相比增長39%。日前,由煤炭科學研究院主導編制的《煤化工“十二五”科技規劃》已編制完成。根據規劃,“十二五”期間,國家將重點扶持煤制天然氣技術應用,并擴大試點范圍。而天然氣項目的加速,也將拉動新一批的市場需求。
石油天然氣類崗位招聘需求增長
化工英才網職業指導專家表示,2012年12月3日下午,國家能源局發布《天然氣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》,明確了天然氣發展在資產儲量、國內產量、頁巖氣發展目標、進口預期量、基礎設施能力和用氣普及率這六大目標。近年來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發展迅速。另據相關數據顯示,2012年上半年,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6760.3億元,同比增長12.3%。從總體來看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將著力構建供應穩定、運行高效、上下游協調發展的現代天然氣產業體系。隨著石油、天然氣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,企業人才需求也隨之加大。
對于應聘者來說,石油儲運崗位:需要石油、天然氣管道儲運工藝專業本科以上學歷,英語六級;三年以上長輸管道工程工藝設計工作經驗;熟悉油田儲運設計、氣田儲運設計、長輸管道設計,能進行工藝管道設計計算;并要具備一定的現場工作經驗。煉化工程師崗位:需要石油加工、化學工程與工藝等相關專業,本科以上學歷;從事相關工作經驗5年以上;設計生產工藝流程,制定生產工藝參數;熟悉制造工藝、原料供應、產品開發、具有該領域內領先的配方技術;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;負責相關人員的技術知識培訓及提供產品的技術支持。生產工程師崗位:需要化工、動力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;五年以上化工、動力生產管理經驗;熟悉化工工藝操作流程和相關化工生產管理知識;和具有較強的責任心、判斷力及良好的溝通能力。
市場競爭加大研發類人才需求增長
據化工英才網最新數據顯示,2102年企業招聘職位,材料工程師與2011同期相比增長95%;實驗室分析化驗工程師與同期相比增長43%;研發工程師同期相比增長25%。
研發類崗位招聘需求同比增長
在今年的“十八大”報告中指出,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發展循環經濟,促進生產、流通、消費過程的減量化、再利用、資源化;其中節約集約利用資源,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;加強礦產資源勘查、保護、合理開發。而在近日發布的《“十二五”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》中也明確表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%以上,到2015年,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.5萬億元,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在2%左右。然而在節能環保的大力發展下,化工行業也將迎來巨大挑戰。
針對報告中的再利用、資源化等方式的轉變,則需要企業通過開發新產品來貫徹國家精神,最后增強自身在企業間的競爭力度。而企業創新的根本則最終又歸結到人才的競爭上,優質的人才才是企業最大的需求。進而研發類人才也將會一直保持迅猛的增長勢頭。